常見問題

自然人認購太陽能板後,後續所收取之售電收入如何報稅?

自然人(認購者)如屬無其他銷售行為且最近6個月平均每月售電收入(未扣除相關費用)未達8萬元者,得免辦理營業登記並免課徵營業稅,受委託管理者(例如:台江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將於付款時填報「個人一時貿易資料申報表」予自然人(認購者),並由自然人(認購者)按營利所得申報繳納個人綜所稅。惟若不符合免辦理營業登記規定者,自然人(認購者)仍應辦理營業登記,並參照獨資組織之課稅規定辦理。

我參與某特定專案認購所獲得收益,需要報稅嗎?

會員經由認購太陽能電廠專案所獲得之收益,均應依稅法相關規定申報繳納稅款。台江綠能依法申報售電收入金額予國稅局,每年報稅期亦會寄發認購會員個人稅額及相關說明事項,以供報稅使用。

太陽光電設備的使用壽命有多長?

依據目前的技術水準,太陽光電設備預估20年之後一般都能保有約80%的發電效能。為維持設備之發電效能,仍必須定期做清洗;部分附屬設備也需定期更換;並定期監控設備發電狀況,適時排除異常狀況以確保發電效能。

購買太陽能板後,售電收入發放的頻率?

若電廠規模大於100KW,配合台電每月抄表一次,電費收益(需扣除各項必要費用),每個月發放一次;若不滿100KW,配合台電每兩個月抄表一次,電費收益(需扣除各項必要費用)亦是每兩個月發放一次。

售電收入有保障嗎?

電能躉售給台電公司,主要由政府之再生能源固定收購電價制度提供保障,保障以固定優惠費率收購太陽光電設備所生產之電力20年。然而售電收入依實際日照狀況,視太陽能板發電量多寡而定。

購買太陽能板後,售電收入怎麼發放?

「台江綠能電廠」將依該專案相關合約,依各認購者所擁有之太陽能板按比例扣除必要費用後(如屋頂租金、保險費用、委託管理費、維護保養費等),再按比例分配扣除後之售電收入。舉例:當期售電收入31,000元,必要費用10,000元;設備共有太陽能板200片,認購者A擁有3片。則認購者A當期可分配到315元=(31,000-10,000)÷200×3)。

台電定期多久計算發電量?台電支付收入給誰?

在電能購售合約期間,台電公司會定期計算設備發電量(每2個月一次或每月一次抄表),於一定請款作業程序後支付售電收入予台江綠能,台江綠能扣除相關費用後再依購買太陽能板之比例分配售電收入給認購者。

如何認購太陽能板?

參與出資認購前,請於會員中心填妥您的資料,待審核通過(需時1~2個工作天),成為VIP會員即可認購。登入會員後,於[我想參與認購}-->[購買太陽能板]頁面點選專案進行購買。

合約為什麼要簽20年?

電廠專案是以台電躉購售電制度,以20年作為躉購的期程,故台江綠能電廠平台與您所簽訂的合約,也是以20年作為合約的年限。

購買太陽能板,需要支付哪些費用?

各認購者依據所擁有之太陽能板數量,按比例扣除必要費用(如屋頂租金、保險費用、委託管理費、維護保養費與市集服務費等),於認購前請詳閱專案內容。

如何知道付款成功了?

付款完成後,您可登入官網、進入「我的交易」進行確認。由於系統有批次作業時間,且以人工進行核銷作業(無法系統自動對帳),會需要2~3個工作天處理。

一般會員可以認購太陽能電廠嗎?

一般會員具備瀏覽各太陽能電廠資料權限;惟須成為VIP會員,方具備認購太陽能電廠的權限。

申請成為VIP會員需要多久的審核時間?

為確認申請資料填寫正確,會以人工進行確認審核,約需要1~2個工作天。

為什麼申請成為VIP會員需要提供銀行存摺影本?

您提供的銀行帳戶乃作為未來分配電費收益的收款使用。提供存摺影本乃為確認帳戶資料填寫正確,以免影響您後續收款之權益。

認購太陽能板後,台江會從我的銀行帳戶自動扣款嗎?

您提供的銀行帳戶乃作為未來分配電費收益的收款使用。當您認購太陽能板時,我們不會從您的帳戶扣款,您仍需以匯款或ATM繳款方式完成認購喔。

如何查詢交易紀錄?

會員所有認購紀錄,均可在「我的交易」中查詢,每筆交易將會顯示該筆訂單狀態:成功申購、尚未匯款,方便會員清楚訂單狀態。

何時可以看到已認購電廠的電費收益資料?

該電廠分配首次電費後,您可登入會員、進入「會員專區」「電配累積收益」,即可看到該電廠發電數據及相關收益資料。

會員可否將所購買之太陽能板轉讓給其他人?

會員完成認購且專案銷售成功後,會員可以將所購買之太陽能板轉讓給他人。惟受讓人應加入VIP會員,並充分了解專案內容及轉讓標的,且同意專案內容及相關契約。轉讓人與受讓人應配合本平台之相關作業要求,以書面簽署本平台之轉讓通知書且提供簽署完成之通知書正本予本平台,並由本平台進行本件會員、文件及資料之確認。本平台將於審核確認後才調整代收付對象,以保障轉讓人與受讓人之權利。如未依本平台之流程或債權債務合約之約定進行者,本平台不受拘束亦不負擔任何責任或損害賠償,概由轉讓人與受讓人自行負責。
轉讓通知書請見附檔

檢視檔案